公司新闻

m6在线登陆·中国商业思维的四个发展阶段

发布时间:2024-05-19 11:02:27 来源:M6官网注册 作者:M6米乐手机登录APP入口

  这种思维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生产者心里常常会想“管他呢,先生产了再说,只要产品好还怕卖不出去?”

  在计划经济阶段,或是经济发展初期,由于生产制造业不发达,生产型企业数量很少,经常产生按需分配或供不应求的情况。很多生产型企业,它们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全国只有一家),或者在某一个区域范畴(一个省市只有一家)之内具有相对的垄断性。这导致它们的产品进人市场之后,很容易就被抢购一空。

  这个阶段消费者的购买渠道往往呈现单一性、封闭性的状态,并没有很多个购买渠道来供消费者进行比较和选择,所以消费者只能很被动地接受固定渠道给出的固定的、不享有任何折扣的价格。(例如乡村里的小卖铺从来不打折,打折、满减、买1送1等都是大型超市在产品多样性的基础上针对某类产品进行的促销活动。)

  这个阶段是生产型企业为甲方的时代,掌握产品供应体系的一方都处于强势地位,消费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不具备与付出的价格相匹配的权利。

  生产厂家、全国总代理、省级代理、市级代理、县级代理,还有乡村里的小卖部,每一层都牢牢掌握了产品的发行权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认为“只要生产出产品,就一定可以销售出去”。

  当存量市场足够大,人们对于某类产品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且短时间内都不能找到替代性产品时,这种情况会一直延续。

  这种思维会导致生产方长期受到麻痹,从而丧失了产品创新的能力和与产品相配套的服务能力,市场一旦出现更优质的替代性产品和服务时,消费者就会果断转身离去。而此时,我们的生产方由于思维惯性的原因,还沉浸在“只要生产了还怕卖不出去”的固化思维中,直到积压如山的库存和财务报表上一路下行的进账曲线狠狠地甩在面前时,才幡然醒悟。遗憾的是,半壁江山早已在半醒半睡之间拱手相让他人。

  在服务业刚刚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兴起的时候,很多商家由于受到国外思维(主要来自西方的一些培训课程、讲座)的影响,产生了这样一种思维:顾客永远是对的。

  最初,消费者不太适应这种大逆转,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适应后,消费者开始进入“上帝”角色,成为甲方,生产商和服务方沦为乙方,开始了饱受摧残的虐心之旅。

  那段时间,最常见到的就是在某个餐馆,一名小青年指着敦厚老实的老板和一直笑着赔不是的老板娘破口大骂,指责对方菜不好吃、里面有苍蝇之类的场景。或是某位大妈去理发店剪完头发,对理发师破口大骂,怪对方没能领会自己的想法而把发型给剪烂了。

  这里,作为服务方的商家犯了一个很致命的错误,即放弃了自己的“专家身份”所赋予的各种权利,完全被动地去听取不专业的客户的意见和建议。

  “顾客是上帝”这句话是没有错的,因为顾客给商家带来价值,是商家的衣食父母,是企业持续运作下去的根基。但大多数情况下,顾客并不专业,也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我们出去旅游,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想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我们通常会在,点餐的时候问服务员,这个餐馆或本地有什么特色、好吃的东西?

  这时,我们发现顾客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特色菜、好玩的地方都不是明确的诉求,因人而异。但是作为餐厅老板和出租车司机可以根据之前N多客户反馈的大数据,总结出一些规律,来帮助顾客做选择。

  所以,服务方要做的并不是听顾客指挥,而是告诉顾客:你需要这种类型的产品/服务,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ABC三种类型中做出选择。

  当然,服务方给出的“选择菜单”上的“菜”,必须是建立在之前很多同类型顾客数据分析上的结果。任何产品的受众群体都会有一些共性需求,企业要做的就是寻找出这些共性,并针对这些共性需求去配备相应的产品/服务。

  因此,完全以顾客为导向,让顾客漫天胡思乱想,点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眼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都进一步放大,不再满足于将产品卖到自己所在的县市或邻近县市,而是想把产品更快地卖到全省、全国、全球。

  他们时常会有这样的想法:中国有14亿的人口,如果每人每年到我们这哪怕只买一次东西,一个人我不多赚,只赚1块钱,那也是14亿的净利润。

  电商网站五花八门的促销方式:双11、×周年店庆、9.9元包邮、1元秒杀……以及跟风热门电视剧或电影,迅速打造爆款,吸引了海量流量。来购买产品的用户,经常为了凑单免邮费就顺带着购买了店铺中的其他产品。

  流量思维最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去引导用户关注,从而获取流量来带动产品销售。但这种行为会带来一个问题,很多消费者都是冲着低价来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次性消费,没有二次消费,更谈不上成为稳定的回头客。这种消费形式反作用到产品供应方,导致他们因为面对的是“一锤子买卖”,无法保证良好的产品质量。

  就如同我们去旅游景点购买食品一样,明知道被宰也只能就范。一方觉得反正你也不会再来购买,另一方觉得反正我就购买这一次。

  自QQ开始,大家进入了在线社交的阶段。通过QQ,我们可以搜索到同城的好友,也可以在QQ群认识很多兴趣相投的好友。我们周围的同学同事、朋友都可以通过QQ随时联系彼此。我们经常会留意对方发了什么心情,空间里更新了哪些照片,并及时给予评论。我们发现,彼此的关系更近了。

  微博的出现,则是给大家开启了近距离观察明星、企业家、大咖的通道。以前遥远不可触及的这个群体,一下子近了好多,我们可以随时关注他们的动态,除了对他们职业上的了解,更对他们的生活多了很多认知。因为更近了,我们越来越喜欢所关注的“明星”们。

  微信的出现、开启了移动社交的新篇章。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交工具.每个人的微信号里最早期的好友,基本都是身边的朋友、亲人、同学、同事。所以,微信在最早的时候完全是以信任为根基的社交工具。

  虽然现在微信的限制性越来越小,我们每个人也会通过各种微信社群或者其他的各种渠道添加更多的好友,但本质上还是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交方式。

  我们加一个好友,是否经常聊天,是否经常给对方点赞,是否经常给对方评论,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在帮助我们彼此不断建立联系、建立信任。这些行为的本质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一直都在关注你”,而人们通常对于经常关注自己的人都会有超越其他人的好感。

  我们朋友圈平时发的内容以及一些生活场景将直接决定别人怎么看待我们。因为我们的朋友圈,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每天都在记录我们的生活、我们曾思考过的问题、我们曾关注过的事物,一点一滴都在里面显示得清清楚楚。

  别人可以通过你发朋友圈的时间,看出你是一个勤快的人还是一个懒惰的人,是一个夜猫子还是个作息很有规律的人。

  别人通过你发朋友圈某种主题或类型的频次,可以推断你的喜好,例如经常发美食图片或吃饭场景的人十之是个“吃货”。

  我们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在别人的脑海中勾画出我们的一部分,最终形成别人对我们这个人的整体认知——你多大,你大约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你长什么样,你是否有思想,你的爱好是什么……我们随着对这个人了解的不断深人,内心对这个人的了解越来越多,逐渐产生了信任。

  因为别人无论是买你的产品还是服务,都源于对你这个人的认可。你的人格早已成为你所出售产品的一部分。


m6在线登陆
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