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m6在线登陆·爆火的新质生产力催生了哪些投资机会? 智库

发布时间:2024-04-07 15:31:35 来源:M6官网注册 作者:M6米乐手机登录APP入口

  “新质生产力”或与三类产业路径相关联,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这三大路径或催生细分的投资机会,六大值得关注的细分行业包括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生物制造创新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和氢能。

  2023年9月7日,习总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此后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等高级别会议或文件中,“新质生产力”被密集提及。

  首先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该路径或以技术改造为抓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新质生产力”段落,提及“传统产业”时的表述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根据文件内容可推断出,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或以技术改造为抓手,且制造业可能成为重点领域。

  此外,大规模设备更新或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政策推动力。国常会审议通过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指出,推进“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等”更新改造,涵盖众多传统行业。

  结合技术改造支出分布情况及行动方案提及的方向,投资者可以把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一主线下的投资机会。由Wind数据可知,截至2021年,钢铁、计算机通信、化工、汽车、电力热力等行业技术改造支出占比居前。而行动方案提及的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等与其有一定重合,包含炼钢、电机、充电桩、通信基站、汽车等。

  其次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发展新兴产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新质生产力”段落,又提到“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并新增了“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等表述。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内容或可更具体地展现新兴产业政策的着力点。2023年12月21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工信部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对部分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给出了不同表述,如“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和卫星互联网发展” 等。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因此,或可结合全要素生产率指标(TFP)的绝对水平与边际变化,选出绝对水平与边际变化值靠前的新兴行业。

  截至2022年,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最高的五大新兴产业包含消费电子、数字营销、服务机器人、半导体制造、商用车和虚拟现实;相较于2021年,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多的五大新兴行业包含稀土、光伏电站、锂电池、商用车和游戏。除了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反复提及的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外,以上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高或提升较多的服务机器人、半导体制造、稀土、光伏电站和锂电池也值得关注。

  第三是积极培育未来产业。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等。

  2024年1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打造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新型显示、脑机接口、6G网络设备、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联网、高端文旅装备、先进高效航空装备和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等创新标志性产品。

  参考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三要素(技术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结合新能源汽车在蓬勃发展期或率先获得超额收益的经验来看,后续已进入试点示范并具备政策支持的未来产业值得留意,包含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生成式人工智能、氢能等。

  综合政策解读、产业发展进程,我们总结出六大值得关注的新质生产力细分行业,包括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生物制造创新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和氢能。

  一是人工智能,在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被首次提及,报告指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彰显了国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AI产业融合的高度重视。

  AI赋能加速,大模型的产业杠杆效应不断扩大。大模型带来AI在2C/2B端的应用升级,基于ILMS在解决各种任务方面表现出强大能力,可以被应用于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并有望在多个领域带来颠覆性创新,如2C端的搜索引擎、生活助理、智慧办公、智慧教育等产品;2B 端的视觉、声音、遥感、红外等混合感知与文本可以相互补充和增强,在决策智能类产品如客户触达、管理调度、决策支持等环节的价值仍有待被进一步挖掘。据艾瑞咨询数据,2022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达到2476亿元,并将于2026年超过6000亿元;2021年到2026 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24.8%。更重要的,AI带动的相关产业规模亦将快速增长,预计2026年相关产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二是智能驾驶,政策为智能驾驶行业重要驱动因素,近年来国家层面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其中2023年11月、12月政府接连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的通知》、《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通知》对L3/L4自动驾驶的准入规范进行了具体要求,首次明确高阶智驾事故责任归属,并同步开启首批企业的遴选工作,《指南》对自动驾驶汽车适用范围、应用场景、人员配备、运输车辆、安全保障和安全监督等八个方面做出明确要求。政策为智能驾驶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引导和规范,有望持续推动智能驾驶商业化加速落地。

  从算力层面来看,当前部分车企已经布局了足够支持L4智能驾驶的硬件基础,而特斯拉的Modle 3、Modle Y、Modle S和Modle X,小鹏的P5、P7,以及长安Uni-T、问界M7、蔚来ES8等多个热销产品在感知能力、算力等方面已经可以满足L3级自动驾驶的需要。在《指南》与《通知》发布后,宝马、智己、奔驰等汽车公司均已经获得所在城市的L3智能驾驶牌照,开展L3驾驶测试。同时,根据麦肯锡中国的调查显示,相比德国和美国,我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为2024年高阶自动驾驶落地商业化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

  三是生物制造及创新药,主要方向是“创新+国际化”。创新药是生物制造领域的代表性行业,由新技术、新需求驱动,板块热点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或将持续为板块带来催化剂。从大趋势看,在创新药产业中,国产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未来可期,“IO+ADC”已逐渐成为肿瘤治疗新范式。自免赛道国产品种商业化兑现在即,慢病药物长期空间正在打开。而重点医保端政策及审评端政策更新,也有助于让真正的差异化创新品种脱颖而出,利好创新能力强、临床进度靠前的创新药龙头企业。展望后续,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创新药等领域的行业催化剂值得持续期待。

  同时,国际化打开成长空间,使创新药板块更具备配置性价比。当前国际化方兴未艾,2024年产品数据读出和海外授权值得期待。政策方面,在政策新周期下,差异化创新品种、刚需治疗性品种将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创新药产业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整体估值已调整到合理位置,着眼2024年,该板块具备配置性价比。

  四是商业航天及低空经济,其战略定位迎来提升,或迎来加速发展。商业航天是指利用商业模式运营的航天活动,旨在通过商业市场的方式开展航天技术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发射和应用,具体包括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卫星应用等多个领域,新兴应用场景包括卫星互联网、太空旅行等。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将加速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低空经济的兴起则加速了高效、智能的“低空之城”的布局。低空经济是指线米以下的飞行经济活动,作为变革性和颠覆性的复合新产业,低空经济产业以垂直起降型飞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要载体,广泛应用于载人、载货及城市管理等各类产业形态中。近些年,低空经济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新兴的产业形态,我国低空经济产业也已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3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6万亿元。

  低空物流或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率先切入口。2024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明确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低空经济的兴起,将为物流行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以顺丰为代表的物流企业正在积极解锁低空物流的无限可能,探索全新的场景与模式,加速布局一个高效、智能的“低空之城”。

  五是人形机器人,其正迎来产业化加速落地。2023年11月2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全球第一次政府真正出台有整体规划、明确目标和切实办法,而且落地到具体细节的聚焦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

  2023年是多家企业集中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的产业元年,行业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8年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及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1832亿元,2022年至2028年的CAGR为23.5%。2023年11月,人形机器人研发企业傅利叶智能对外透露,傅利叶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已经实现量产,并在9月份开启预售,目前开始陆续交付。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智能机器人有望在2024年实现小规模量产,2025年有望大幅放量,带动全产业链受益。

  当前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针对绿氢的生产补贴,助力绿氢平价。据势银(TrendBank)统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337个绿氢项目,其中332个项目处于规划、在建、建成状态。根据测算,当前已公开绿氢规模约为489万吨/年,从项目建设进度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项目尚处于规划阶段。对于绿氢的补贴已初具规模,补贴形式也逐步明晰,形成了三种常见的绿氢补贴形式,包括生产成本补贴、电价补贴和配套指标鼓励,助力绿氢平价。

  氢能利好频发,我们看好后续氢能政策边际持续改善,对行情形成催化。目前氢能在工业园区外制氢政策限制正逐渐放松,氢气的各类储运路线示范也逐渐推进,下游应用呈现多点开花。如2024年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围绕石化化工、钢铁、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用氢需求,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和产业链完备性,而山东、内蒙古等地也发布了氢能相关的支持政策,或对后续氢能全产业链持续带来催化。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社立场。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


m6在线登陆
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