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7 11:42:16 来源:M6官网注册 作者:M6米乐手机登录APP入口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和中央、省驻常有关单位:
为落实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立市三年行动计划,切实解决园区产业同质化、招商引资无序竞争、产业集群效应不足等问题,不断优化全市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园区产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统筹产业布局,强化政策引导,培育发展动能,力促园区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关联化方向发展,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园区产业布局体系。
1.科学定位,统筹规划。把常德产业布局放在泛湘西北地区乃至全省、全国层面进行谋划,强化与全国市场、周边地区的分工协作。统筹考虑全市及各区县市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科学确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方向,合理确定园区产业定位。
2.突出重点,集群强链。以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推动优势资源和规模企业向符合产业布局要求的园区集中,增强规模集聚效应。强化产业内部联系,加强园区内产业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链。
3.坚持导向,集约发展。产业布局应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需求结构变动趋势,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发展规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4.创新机制,精准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改善政府调控和管理服务,创新产业布局规划实施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引导、推动产业合理布局、有序发展。
1.一年布局。2018年,全市产业园区定位初步确定,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共识开始形成,启动研究配套政策,基本建立优化产业布局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
2.三年见效。到2020年,全市园区产业分工更加明晰,协作配套更加顺畅,集群成链态势不断显现,园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3.五年跨越。到2022年,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占比大幅提升,特色产业比较优势更加明显,资源禀赋充分发挥、集群集聚效应凸显的园区产业空间格局全面形成。
全市现有产业园区14个,具体包括: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汉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桃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澧经济开发区、石门经济开发区、澧县经济开发区、安乡工业集中区、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洞庭工业集中区,以及武陵智慧产业园(武陵区工业园)、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常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根据“国家级园区不超过三主三特,省级园区不超过两主两特”产业定位要求,基于各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产业优势和规划方向,结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按照园区产业错位发展、特色布局的思路,引导全市14个产业园区定位及布局。
1.主导产业。(1)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以高端装备、工程机械、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和配套服务为重点,以中高端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农机装备、仓储物流装备为方向。(2)生物医药与食品产业:以化学制剂及其原料药、特色中成药、白酒为重点,以冷链食品、特色休闲食品、高端饮品、养生保健食品、生物原料及制品为方向。(3)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以先进结构材料、储能材料、电子材料、新型纺织纤维等为重点,以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领域为方向,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2.特色产业。(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设备等物联网时代关键电子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虚拟实境(VR)技术、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高端智能终端生产及相应核心基础组件为主要特色,配套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公共事业信息服务、智慧农业、智慧物流。(2)商贸物流产业:以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电商物流等物流仓储业为主要特色,推进工业产品、农产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等大宗商品商贸流通业发展。
1.主导产业。(1)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以建筑专用设备、汽车零部件配套、环卫机械、智能水表生产为重点。(2)光电信息产业:以半导体照明、智能机器人、生物识别指纹芯片等新一代光电信息技术为重点。(3)军民融合产业:以国防特种设备等为重点。
2.特色产业。(1)新型建材:以装配式住宅及其他建材生产为主要特色。(2)生命健康产业:以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制造、精酿啤酒生产等为主要特色。
1.主导产业。(1)装备制造产业:以农机生产及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等为重点。(2)医药产业:以药制品、医疗器械等为重点。
1.主导产业。(1)电子信息产业:以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通信产品、仪表、信息家电为重点。(2)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以铝制品加工及新型建筑材料生产为重点。
1.主导产业。(1)新材料产业:以纤维新材、建筑新材等为重点。(2)环保产业:以环保设备制造、土壤修复剂生产、环保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为重点。
1.主导产业。(1)有机食品产业:以柑橘、茶叶、禽肉制品精深加工为重点。(2)建材产业:以水泥、混凝土、硅砂为重点。
2.特色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通信产品、云数据、新型元器件、数字化仪表、信息家电为主要特色。
1.主导产业。(1)生物医药与食品产业:以医疗器械、医药制品、中药生产和水产品、果蔬、生猪、茶叶等食品深加工为重点。(2)新型建材与家居产业:以陶瓷、装饰材料、墙体材料、智能家居为重点。
1.主导产业。(1)绿色食品产业:以水产品加工为重点。(2)建材产业:以标迪夫(BDF)薄壁管和箱体、铝型材及建筑板材为重点。
1.主导产业。(1)生物医药产业:以酶制剂、医药中间体、甾体激素、生物制药为重点。(2)装备制造产业:以车桥、汽车零配件、整车、农机生产为重点。
1.主导产业。(1)生物科技产业:以酶解蛋白、朝鲜蓟素、胶原蛋白肽生产为重点。(2)健康食品产业:以朝鲜蓟保健食品、粮油果蔬加工等为重点。
1.主导产业。(1)文化旅游产业:以观光度假、运动休闲、体育赛事、酒店会展等为重点。(2)生命健康产业:以湘雅常德医院等为主要依托。
1.主导产业。农业科技孵化产业:以农业科研、产业孵化、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服务、农科信息服务等为重点。
(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食品、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品研发、工艺升级。食品产业,以品牌化、功能性、中高端为方向,加大新品开发和品牌整合推广,提高市场占有率。建材产业,以绿色建材、特种建材、智能家居建材、住宅产业化为方向,引导建材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推动向新型建材转型。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实现由纺织到服装、品牌的产业升级。
(二)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装备制造、生物科技、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环保等产业为重点,着力构建一批上下游配套紧密、高效的优势产业链。瞄准产业高端建链,主动挖掘优质企业集团和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信息,面向前沿产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对接活动。围绕优势产业补链,查找补齐现有产业链条缺失环节,围绕重点龙头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增强配套能力。着眼既有产业强链,通过注入技术、创意、管理、资本、品牌等要素,大力提升行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引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提升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抓手,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等文件明确的产业发展重点,选择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重点方向作为切入点,加快培育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军民融合产业,以光电信息、军工电子、工程装备和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开展军民融合项目合作,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金融服务产业,以柳叶湖清科基金小镇为主要载体,引导一批银行、保险、证券、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互联网金融、财富资产管理等金融企业布局。大数据产业,以柳叶湖大数据产业园为主载体,加快政府数据开放、行业数据应用、跨区域市场拓展,建设“泛湘西北数据之都”。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发展影视、动漫、设计等产业,形成后发优势。此外,统筹推进现代物流、新能源等其他新兴产业。
(一)完善配套政策。将优化园区产业布局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指引。研究出台优化全市园区产业布局的引导政策和管理办法,对布局流程、利益分配、激励约束、考核方式等作出制度性安排,增强各区县市引导园区产业优化布局的自觉性和集中发展主导产业的定力。引导新项目合理布局。区县市新引进项目先由招商地自行审核,对符合本地产业定位的按程序安排落户,其他项目推荐给符合产业布局的园区,双方难以协调一致的通过市招商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市及市直单位新引进项目,按照产业园区定位按程序安排落户。明确招商地和落户地实绩认定、产值统计、财税分成等事项,逐步出台用地供给、基础建设、基金支持、服务保障、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强现有产业格局下产业项目管理。运用飞地管理模式,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促进园区之间资金、技术、品牌、管理等要素资源共享,扩大产业集群效益。引导乡镇工业项目进园区。按照工业项目进园区的要求,原则上乡镇不再引进布局新的工业项目,现有乡镇分散布局的工业企业要逐步向园区转移。研究制定乡镇新引进项目和既有工业企业进园区的引导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
(二)强化要素支撑。合理确定全市产业发展用地规模和布局,统筹安排好开发建设时序,优先保障符合产业布局项目用地,从紧控制不符合产业布局项目用地。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充分做好产业投资强度评估,抓紧启动产业园区闲置土地“清、转、退”,对盘活的闲置土地用于引进符合主导产业定位项目的园区,在下一轮园区扩规修编过程时予以一定规模的工业用地指标支持。多渠道加强资金保障,增加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园区建设投入。产业基金投入向各产业园区符合布局方向的项目和企业倾斜,申报上级政策性资金优先支持符合产业布局的园区、企业和项目。加强银企对接,鼓励信贷向符合产业布局的企业投放。
(三)建立实施机制。加强对常德市园区产业布局的领导,市县两级产业立市三年行动指挥部分别负责组织实施。健全考核机制,按年度设定考核任务和目标,引导各产业园区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加强规划衔接,产业项目布局规划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有效衔接,实现“多规融合”。严格规划环评审批,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管控要求,严格流域上游产业项目准入。开发常德产业地图信息系统,动态跟踪各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配套情况,适时调整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各区县市(产业园区)依据本指导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